中国刺绣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刺绣多数是妇女在家中闺房所做的事情,受不到社会的重视,同时由于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所受的教育相对较少,精于刺绣的女子没有能力将其所做刺绣的知识和经验上升到理论著述成书,因此多少年来这种传统工艺始终未见成书,直到清代才有刺绣专著出现;再者由于它是一种有机物,在历史遗存中很难被保存下来,通过考古发现相应的刺绣品、刺绣工具以及与刺绣相关的图像等资料相对较少、较晚,因此使他的考古研究发现起步晚发展慢。
《绣谱》是我国刺绣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专著,由清道光元年(,821)的女刺绣工艺家丁佩撰写的。《绣谱》全书共分“择地”、“选样”、“取材”、“辨色”、“程工,,、“论品”六章,侧重心法,讲究“齐、光、直、匀、薄、JI项、密”等标准。总结了刺绣工艺的技法及其美学特点,对于当今的刺绣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1919年(清)沈寿口述、(清)张警整理的《雪宦绣谱》(翰墨林书局出版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刺绣理论专著,总结了我国自唐宋面绣、明代顾绣以来的刺绣针法,如齐外、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等;且记录了沈寿借鉴西方素描、油画、摄影的表现方法,所创造的散针、旋针以表现物体的明暗虚实的自创针法,开创了传统技艺和现代文明结合的先河。
朱启铃著的《丝绣笔记》1930年第一次付印,两年后增补重印,为《丝绣丛刊》、《美术全集》所收,该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丝织物的研究著作。曾任北洋政府高级官员、工艺美术家的朱启铃对织绣艺术颇有研究,撰写的《丝绣笔记》以织成、绵绞、刻丝、刺绣等中国传统高级丝织品为对象,主要从工艺美术角度进行研究。全书分二卷,上卷“记闻”,下卷“辨物”。作者从历代中外文献中广泛收集各种丝织品起源、产地、技术、价格、代表作品、官匠制度的有关资料,并加以整理说明。虽然这部书更多的是罗列材料,主题不够明确,但对中国纺织史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从艺术的角度看,内容较全面的、图录更精美的要属高汉玉、包铭新的《中国历代织染绣图案》;中华博物审编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词典(刺绣篇)》;黄能馥的《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织绣卷)》;常沙娜主编的《中国织绣服饰全集》刺绣卷。
黄钦康的《中国民间织绣印染》和钟茂兰的《民间染织美术》中刺绣部分,着重从民间艺术角度介绍了我国各个地区的刺绣艺术;王连海的《中国民俗艺术品鉴赏•刺绣篇》,是从民俗艺术鉴赏方面介绍的;《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编委会、北京市文物局编的《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织绣卷》主要通过大型文物图录介绍了北京地区的刺绣;宗凤英的《明清织绣》,全面系统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织绣文物;李英华的《中国古代织绣艺术》,主要从理论上系统介绍了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的织绣与染色技艺。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