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类型及其工艺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众所周知,我国有传统的四大名绣,即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尽管各大流派有着自己显著的刺绣风格和特点,但是,它们的针法还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可以说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他们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刺绣的发展进程中,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兼收并蓄。散居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人民,同样也有自己的刺绣工艺。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彝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和花纹不仅是其服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彝族人民族别的象征。撒尼人刺绣有着其鲜明显著的特点,从针法和图案构成上来讲,一看便知道是撒尼人刺绣。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夕。具体操作如下: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也可以是这样解释:手握针以一定的规律性运动,针鼻所穿带的线既能在面料上往复盘结,牵拉出各种纹样图案。手、针以不同的规律来运动,就会形成不同的针法。撒尼人刺绣的工具非常简单,就是将底布绷在“花绷子”上,是使布平整,然后就可以施针刺绣了。在石林景区,有时可以看到一些撒尼妇女在坐下来休息或等人的片刻,她们都会拿出随身带着的绣品来刺绣,甚至不用花绷子就随手在绣。
根据有关彝族、撒尼人服饰、刺绣方面的专著、论文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归纳,以及对于数次田野调查收集到的刺绣品的整理、分析,发现撒尼人刺绣工艺可谓是博采各名绣之长,古为今用。刺绣手法变化较多,表现内容丰富。石林撒尼人与其他彝族支系、与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乃至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一样,缝绣工艺都经历了从全手工的、以全天然面料(兽皮、植物表皮、羽毛等)和天然缝绣工具(如骨针等)的最初阶段,发展到了以手工和机绣相结合的阶段。随着纺轮、织机和纤维的发明和使用,各少数民族的缝绣工艺技术也有了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缝绣针法的具体技术与中国传统缝绣针法一脉相承,但是也不乏自己
的特点。
据统计和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常用缝绣工艺有:套圈绣、空底平面绣、龙鳞绣、锁梗绣、包梗绣、十字针绣、挽针绣、条绣线迹、编绣、线结绣、打籽绣、打套绣、短针贴线缝绣、长针贴线缝绣、八角花和虎皮纹贴绣等。当中,彝族采用的针法有:套圈绣(闭口套针法)、空底平面绣(齿形线针法)、龙鳞绣针法(龙鳞纹绣)、锁梗绣(无芯)、十字针绣(对空十字绣)、挽针绣、条绣线迹(共五种)、线结绣、短针贴线缝绣(包包花)、长针贴线缝绣(平平花)、八角花、虎皮纹贴绣和燥针贴绣等。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