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环境的变迁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社区的变迁必然带来社区人口的变迁,进而改变人的文化生存环境。现代都市人口集中,异质性很强,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这些都导致都市文化环境具有非常强的异质性。文化环境的变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推动回族服饰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而另一方面则有可能使回族的服饰文化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文化环境下的教育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由于回族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所以在回族文化中首先重要的就是伊斯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那些受到家里传统民族文化影响的回族学生,在家庭教育或者是社区教育中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取向,伊斯兰教认为世界是真主创造的,真主还创造了宇宙万物,真主所创造出来的万物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并且有今世与后世,也有末日之说。这些价值观很有可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但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与社区或者家庭的教育在民族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是分离的,甚至是矛盾的。学生在民族文化中得到了关于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但是在学校里面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的是进化论、相对论,对于很多问题的解释就会出现矛盾,这种矛盾不会简单地争出个胜负,而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怀疑,从根本上改变对民族文化深层内涵的认同,甚至会让他们在民族与宗教上分离,从而将民族认同归于自己的血缘而非民族文化,最终使得民族文化无法继承。
在调查中笔者曾经帮着乡老带几个孩子玩耍,当给几个回族小孩讲故事时,发现他们的书本上的故事都是希腊神话故事、基督教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对于他们已经接受的民族文化是相互矛盾的。孩子问我,安拉和上帝是什么关系,宙斯又是谁,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像这样的故事书对于回族文化来说是有很大的冲击。好奇地翻看了他们大部分书本之后,竟然没几本是关于伊斯兰教的或者民族文化的。不难看出北京回族儿童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复杂文化环境。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与教育环境下,回族的服饰文化很难能
够在儿童的心里获得继续生长的土壤。当然学习不是只是儿童的事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宽松环境,以及个人的年龄增长,不少上了年纪的回族会在心理上产生民族文化回归的倾向,尤其是亲友中有虔诚的穆斯林的更是如此。不少人在他们退休以后回到清真寺,学习《古兰经》,学习民俗,寻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牛街和南下坡清真寺都有一些短期的学习班,主要是阿訇或者是有德行的穆斯林来讲授,不仅仅讲《古兰经》,讲阿拉伯语,也解释典故,讲民间故事。笔者也在跟着学习班学习《古兰经》,每到民族节日的时候,还有几节课专门讲解节日的由来,讲宰牲节(古尔邦节)的来历,带领大家阅读《古兰经》中与宰牲节的相关的篇章。学习班对外保持开放的态度,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人来听,完全靠自觉。这使得民族文化能够在现代化以及都市的文化环境中找到生长的土壤。位杨乡老的儿子告诉笔者:“我知道的那点东西(民族文化知识)都是我父亲给我说的,我也会做礼拜,但是不可能坚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太忙了,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坚持啊,等我以后有了时间会去好好学的。”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北京地区,全国各地的回族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总体来说在回族在民族文化的学习方面对年轻人的要求逐渐的放宽,但由于耳濡目染也会有自觉地文化回归倾向。

上一篇:多族源的回族文化

下一篇:日常服饰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