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回族服饰审美观的变化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民族服饰审美是民族服饰文化传承的动因之一。如果一个民族看不到自己民族服饰的美,这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就很难传承下去。民族服饰向来主要由勤劳的妇女来缝制,笔者在新疆的民族服饰调查过程中对这一点体会颇深。而北京的回族妇女在生活中,由于城市经济环境的发展,不再自己缝制民族服饰,原有的缝制技术逐渐消失。同时回族妇女也不再穿着或者很少穿着民族服饰,只是在现代服装市场中去挑选符合信仰的服饰代替原有的“民族服饰”,继而使对民族服饰的审美也逐渐退化。实际上北京的回族服饰已经出现了明显断层,在家庭教育中肩负民族文化传承的妇女已经不再穿着民族服饰,也就谈不上传承民族服饰了。而在民族服装的审美方面,除了“白帽”和“盖头”外,已没有了回族民族服饰的审美倾向。民族的主体服饰已经基本难以见到,而审美倾向也只能用宗教的“宽、松、遮羞”以及反对动物图案装饰的标准来诠释。很多回族甚至都遗忘了回族文化中服饰的基本审美,逐渐接受了现代城市多元文化的审美,以及极为个性化的审美观。而面对城市中回族对服饰的选择,整个回族群体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妥协。接受采访的乡老表示如果是夏天不在清真寺里面,子女穿短袖衣服还是能够接受的,但是类似迷你裙,短裤这样极端的穿着,乡老们还是不能认同的。有一位赵乡老在谈到自己儿女的穿着的时候说:“我儿媳妇和儿子回家来,要是穿的邋遢或者不合适,我就不让他们进门,最好别让我瞧见。”
牛街礼拜寺寺管会的韦主任在访谈时说到:“北京的回族的服饰已经汉化得很厉害了,能保留下来的也就是帽子。……但是回族家庭的孩子在穿着上要朴素很多,很少会穿什么露背露脐装,家长会管束的。”
北京回族服饰虽然没有什么特点了,但是处于族群中心的人由于受到族群核心文化的影响,仍然保留了穿戴的基本的原则,对于那些处于族群或者社区文化边缘的那些回族来说,在日常服装的选择就没有那么多的标准限制了。对此西北的回族则表现不同出不同的审美,一位临夏来的小伙子就表示女孩子戴盖头是很美的,那些夏天穿吊或者迷你裙和热裤的人则会让他觉得肤浅。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