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乡妇女的压箱底情结

2013-7-23 14:31:3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苏州水乡服饰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即使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妇女选择穿着现代服饰,也会有许多曾经穿着过这种服饰的妇女将自己原先的服饰保存起来,留作纪念,或是在思想上依旧保留水乡生活的风俗习惯。我在实际调研的时候有很深的感触。因为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从当地居民手中购买了一些他们之前穿着的服饰,在说明我的购买目的是为研究水乡服饰,让这种服饰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之后,很多人都愿意回家帮我寻找,并且带来一些。他们带来的衣服大都不是最精美自己最喜欢的,而是一些比较旧的平日劳作时穿着的,或是年代比较晚的,对于手工艺精湛具有特殊意义的水乡服饰多有保留,不舍让与别人。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对于这种服饰还是留有浓厚的感情,民间还有很多人保留这种服饰。
从思想意识决定行动的方面来讲,这其中必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思想情趣在起作用。这种思想情趣不会随着事物的消失而消亡,就如我们儿时的幸福时光不会伴随我们的成人而消失一般,会让我们时不时的感慨。水乡服饰承载的不仅是一种地方性的服饰穿着,它还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以及民间的崇拜息息相关。了解服饰的同时我们还应了解与此服饰相关联的一切活动。
调研时,我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压箱底”,妇女们经常把自己喜欢的衣服或是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衣服整理好放起来。“压箱底情结”主要还是因为对于她们来说人生有几个重要的阶段,而且在这些重要阶段的特殊日子需要有特别的衣服穿着,而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派上用场。
人生的重要阶段莫过于出生、成人、高中、结婚、丧葬,而对于苏州的水乡妇女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生阶段是结婚、年满五十之后的寿辰、丧葬。在这几个阶段妇女都要准备不同的衣服,因此“压箱底情结”也伴随而生,但这些究其根本都要归于水乡妇女的民俗习惯和信仰崇拜。
从我收集的资料和实际的调研来看,1960 年至 1970 年间的水乡婚礼应该还是采用传统的水乡婚礼服饰(与平时的服装款式相同,但颜色较为绚丽),现在她们的年纪在六十岁以上。而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大多是水乡服饰的拥护者。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结婚的嫁妆里,服饰占很大比例,至少准备三套。第一套,是男方迎亲时送给新娘穿的,多用蓝绸缝制的棉袄、夹裤,俗称“贴肉棉袄夹裤”。新娘结婚时,头扎黑绸做面、绒布做里、正中镶宝石、两侧镶银饰件的“眉勒”,身穿“贴肉棉袄夹裤”腰束黑绸长裙和杏黄绸汗巾(也有用水红、粉红绸做的汗巾),小腿裹织锦缎夹卷膀,脚穿杏黄色纱袜,着扳趾头花鞋。此套服装不仅在结婚当天穿着,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派上用场。如:翌日新娘回娘家;结婚后第一个春节回娘家拜年;参加母亲 50 岁以后的“念佛开斋堂”仪式;参加同辈至亲好友的婚礼。第二套,举行婚礼仪式的礼服,这套衣服主要是珠冠,绣吉祥图案的花衣花裙,与花轿一起租来。(如图 29)第三套,新娘在婚后日常劳动时穿着的衣服,全用土布缝制。头扎靛青色包头巾,上衣为土布靛青色短衫,下着蓝地白印花土布裤,裤裆不拼接。腰束靛青色土布长襡裙褶裥简单不绣花,不用穿腰,小腿裹桃红色印花土布卷膀。脚穿蓝印花土布袜,着绣花扳趾头鞋。因婚礼在人生中的特殊性以及婚礼服饰在今后生活中重要场合的继续穿着,所以这其中的两套服装被很好的保存,为苏州水乡妇女的“压箱底情结”填上了重重的一笔。
水乡妇女年满五十后的寿辰——“念佛开斋堂”仪式,当地人称之为“当头”。这一天对于当头的本人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最幸福的一天。儿孙等小辈会提前邀请和老人关系好的妇女一起庆祝,这一天老人的服饰大多是提前准备好的,朴素而又庄重,仪式结束后,这套衣服也会因其特殊意思被保存起来,成为“压箱底”。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