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宏观方面。随着世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众多发达国家早早已经进入工业化社会,农业文明已经离这些国家远去,作为农业文明孕育出的众多手工艺在这些国家正在急剧消失。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浪潮近些年席卷全国,轰轰烈烈,传统农业文明的中国正在消逝,工业文明的崭新中国已经来临。基于科学的发达,文化好像被技术征服了。世界越来越没有文化,到处是技术的影子,社会生活中的人情味越来越少,这是重要原因之一,1980 年代开始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接受。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2003 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启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该工程当属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国家最高级别政策,当属国家文化振兴计划的核心工程。在国家新的文化政策出台后,特别是最近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使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再次进入一个高潮阶段。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包括传统戏剧戏曲,民俗民风,民间文学等,普遍受到学界的重视,作为民间美术的刺绣也受到了明显的重视,比如 2008 年底完成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情况普查,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二是微观方面。我校原是纺织部八所纺院之一,对于纺织科学及文化的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近十年来服装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的专家和青年教师也很关注传统纺织文化的研究。特别是更名后,学校成为全国唯一的一所以纺织命名的高校,开始了学校立足纺织服装特色发展的新篇章,对传统纺织服装文化的研究是凝练学校特色的需要。课题研究者主要从事民族服饰文化及服装科学相关研究,且对传统手工艺刺绣及文化有近五年研究经历;承担 2008 年武汉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项目《汉绣的市场优化研究》,已经完成;目前从事 2010 年教育厅研究项目《我国中部地区刺绣比较与研究》;参与两项教育部规划基金艺术学课题的研究以及武汉市社科基金研究。2008 年撰写学士学位论文《论中原地区汴绣的生存状态》;研究者公开发表的关于汴绣研究的学术论文占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汴绣研究论文数量的比重约 30%,弥补了对汴绣研究的多方面空缺,提出“北方第一绣种”的观点因客观而真实,受到其他研究者的转用;关于汉绣的研究,首先从大文化的视野展开,突破了以前对汉绣研究的狭窄的立足点,致力于汉绣与文化产业的研究。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