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在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中的地位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与湖南本地其他绣种(如:苗绣、土家族织锦等)相比,湘绣由湖南民间刺绣而来,又从湖南民间刺绣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如今,由于湘绣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巨大的产业潜力,湘绣被国人称为“湖南文化名片”。与其他名绣相比:湘绣与苏绣、粤绣、蜀绣一起被世人誉为“四大名绣”。而湘绣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以湖南民间刺绣为基础,不断演变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并吸取了各地名绣(如苏绣、粤绣)的某些针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自然、逼真、质感强烈。1972 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褐色菱纹信期绣”、“黄绢地长寿纹绣”等大量刺绣残片证明湖南刺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无论在历史文化还是艺术价值上来讲,湘绣在中国传统刺绣中独树一帜。
长沙地区湘绣的历史脉络与产业现状简述大约在光绪丁丑(1877 年)以前,湖南还没有“湘绣”这一个专门称谓。以“湘”之地命名绣品为“湘绣”,在国内第一次正名是 1910 年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此时的湘绣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刺绣名品。20 世纪 30 年代,湘绣的产值最高达 80 万银元,产品出口占总量的 1/3。
11935 年《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绣品”一节中,湘绣就占了一半的篇幅。
2解放后的数十年间,湘绣取得了长足发展,以独特风格和高超绣艺傲立于“四大名绣”之列,成为湖南乃至国家的“艺术名片”,湘绣每年出口总额最高达 500 万美元。
3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而随之而来的长沙“文夕大火”,
4使湘绣业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几乎所有的绣庄,连同其所保存的绣品、画稿都被烧光,湘绣艺人多年的心血结晶,在这把大火中通通付之一炬,锦云绣庄也因为遭遇到这场大火而倒闭。
5在 1980 到 1990 年这一段时间里,湘绣在日用品方面失去了大部分的市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时期出现了机器印刷的相对粗糙的刺绣作品。当地一些新兴的私营企业、个体户等为了自己短期的经济利益,将一些粗制滥造的刺绣作品投放到市场当中,使得精品湘绣的声誉受到了致命地打击。不仅仅如此,还有更大的危机,那就是湘绣人才的短缺。要想成为一名熟练的绣工,通常是从小开始学习湘绣,再经过二十余年的锻炼方能入行。可是在打破大锅饭制度之后,人们迫于生活压力都会去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且高收入的就业机会。而这时的绣工在民营企业也好,国有企业也罢,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太大。所以愿意投身到湘绣事业中的人是愈来愈少,造成了湘绣人才几近出现断层
的局面。(详细资料见附录五:湘绣艺人口述史)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