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湘绣产业条件的严重恶化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综观上个世纪湘绣产业化发展的轨迹,湘绣的市场化道路并非走得一帆风顺,而是跌跌撞撞,起伏不断,有过灿烂辉煌的鼎盛之期,也遭遇了惨淡频危的低迷之势。在当前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热潮下,湘绣正处在一个“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的蜕变与成长阶段中的行业中,其产业发展的及其不成熟以及产业条件也急剧恶化。产业条件的恶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形象受损
尽管近些年来,个体、私营的湘绣厂发展很快,但大多产品粗制滥造,且低价竞销,像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等大型企业在这种冲击下也不得己采用一种能简化程序和降低成本的“补画绣”。大多企业忽略了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不注重开发的同时保护湘绣的文化、艺术价值,导致湘绣行业声誉严重受损。湘绣企业本身规模小而分散,不但无力经营出口而且
原材料的外地采购使得生产成本居高的形象的严重受损。
(二)市场需求下降
传统湘绣精品成本高、价格高、导致普通人群望而却步。人们对传统艺术品以及对湘绣这一古老艺术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不够。市场体制的流行文化都是哈日哈韩潮流文化,因此对于偏传统文化湘绣日用品来讲,国内市场自然不景气。从国际市场上来讲:90 年代前,湘绣大多销往东南亚、日本等地,被面、条屏等成为当地华人婚嫁时的时尚礼品。现在而新一代
海外华人的审美习惯发生了变化,很少需要像被面、条屏等这些湘绣老产品。欧美市场上也被苏绣占据了鳌头。
(三)技术停滞不前
数十年来,湘绣一直采用的传统手工艺模式,依靠一针一线绣出来、制作过程也与高科技脱节,就更别说机器设备的引进了。电脑喷绘也只是保守地、小面积地应用而已。
(四)人才缺失严重
2011 年我对当地的三家龙头湘绣企业(分别是省湘绣研究所、金球湘绣有限公司、天利湘绣)进行了市场调研。其中省湘绣研究所分为(精品刺绣部和新蕾刺绣部)精品刺绣部其大部分是从小的绣娘,而新蕾刺绣部则是湖南省职业艺术学院的湘绣艺术学院的输送的学生,总体来讲基本上有更新,素质较高。但是罗利香主任还是感慨地向我说道:“绣工们一针
一线辛苦一个月,仅拿一千多块钱的工资,技术娴熟的也就 2000 一个月。而且常时间低头刺绣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绣工都“改行”了。这些湘绣学院的姑娘们也大都是农村里的孩子,学的也不多。”然而除省湘绣研究所之外的其他企业,人才基本上都得不到保证。像金球、天利那样的大企业,绣娘基本上本村的妇女,处于一边忙家务一半刺绣的半工作状态。这样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知识面狭窄,多为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在这边 80%的绣工年龄分别在 30-50 岁左右,年龄在 20-30 岁的绣工不到几个。问其原因,原来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机会不断增加,谋生手段也逐渐拓宽,各行各业的收入都在增加,然而湘绣这一块,几十年来收入未见长,现在的农村妇女从小就放弃了绣花,走向沿海地区大、中城市谋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绣师逐渐退出了刺绣舞台, 使得一些传统而独特的湘绣针法无法得到传承,才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
(五)政府扶持不
政府在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湘绣的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当时湘绣正处在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体制,同时也需要政府强有力扶持和积极引导。就目前来看,湘绣产业发展还处于一种自由的散漫状态。整个湖南省内还没有一个具体部门对湘绣实施专管。首先,政府并未针对整个湘绣行业或是行
业中的龙头企业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其次,政府对于湘绣行业在税收及宣传上缺少优惠政策;第三,行业内多数企业都因资金短缺,而无力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政府在对这些企业的信贷发放和资金投入上力度不够。除省湘绣研究所以外的其他企业,均是出现严重的资金不足,以致绣工的工资一直没有保障。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