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环境经济结构变化对瑶绣传承的影响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为人类其他的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山区,与外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相对外界落差非常大,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均衡,传统文化保存得比较完善的地区,也恰恰是经济状态相对落后的地区。
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后,连南虽然身处山区,但作为民族地区,受到上级各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政策、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加大帮扶力度,使到连南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方式变得多样化,交通越来越便利,与外界沟通加强。瑶绣文化在这一转变的潮流中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对于瑶绣作品的选材,以前瑶族妇女刺绣,在材料单一的背景下,只能选择绒线这一传统的材料,但是绒线材质特别,价位较高,且不易洗涤,保存温度要求很高,不易保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瑶族老人的瑶绣盛装一生只穿 3 次,即在结婚、耍歌堂以及死后丧葬才穿戴。每穿过一次只是拿出来晾晒,基本不会洗涤。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流通走向多样化,用于刺绣的材料种类开始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化学染料、化学色布以及丝线,取代了传统的自织自纺布、绒线和传统的染料。笔者在走访绣娘时,发现大部分绣娘已经不用传统的绒线,而改用毛线。绣娘告诉笔者,作为刺绣的原材料,毛线比绒线更加便于洗涤,而且价格便宜很多。但是,在妇女们选择了毛线,不再执着于传统绒线的背后,也提示了传统的刺绣文化,正在发生改变,“不再执着”的心理状态,也是刺绣在民族意识里“必要”存在的重要性的减弱的一种表现。瑶绣属于传统的民族手工艺,是瑶族妇女人人都持有的一门民族手工艺。但是,这一手工艺所生产的产品多局限于瑶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比如服饰、绣花袋等,尚未走上产业化。相较于其他利润可观的手工艺产业,瑶绣并未能够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导致刺绣手工艺被部分持有者舍弃,而改学其他手艺,这样使得传统刺绣手艺的持有者变少或者持有者技艺不再纯熟完整,直接影响到刺绣工艺的传承。
站在新生代的传承者角度上,许多年轻人为求发展都外出务工,在审美观、经济观等方面都与老一辈出现了差异,接受了发达地区的价值观念后的年轻人,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