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阶级重视丝织业。齐自建国以来,桑蚕丝织业都受到齐国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齐国是西周功臣姜太公吕尚的封国,重视纺织业,为齐国经济的繁荣且成为诸侯国中最富强者奠定了基础。太公后的历代当政者,都很重视桑蚕丝织业,不仅“桑麻植于野”①,而且发展大量家庭桑园。《管子•山国轨》记载:“宫中四荣,树其余者曰:‘害女工,”。“宫”即住宅,古时百姓住宅也可称作宫。“四荣”指四方屋翼,此处借指住宅四周空闲地方。就是说,凡百姓住宅旁侧,只准种植桑树,供妇女采桑养蚕。体现出对家庭桑蚕业的重视”,②蚕桑成为齐国丝织业重要的原料来源,殷商、西周、春秋时期,植桑、养蚕、缥丝、织绸己经成为齐国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部分。齐国利用当地丰富的桑蚕资源,大力发展桑蚕丝织业。成为“冠带衣履天下”⑧的涣涣大国。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铁器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桑蚕业有了一定发展。到了汉代,汉承秦制,“休养生息”,提倡发展农桑。齐地的桑蚕业依然保持着兴盛的势头,仍是全国的丝织业生产中心。
多元化的丝织业生产形式。齐国的丝织业生产形式很多,既有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小农家庭副业的丝织品生产,也有独立的私营手工业者的织造作坊,还有官府的官营丝织生产。作为小农家庭副业的丝织品生产,在齐国占有重要地位。农民一方面要满足家庭生活自给自足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以丝绢代金为税。《汉书•地理志》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从者,所以省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生动地记述了家庭妇女在冬天相聚而纺织的场面。
齐国的个体家庭丝织生产发展也很迅速。农民在生产出的丝织品保证家庭需要和缴纳赋税后,将剩余产品出售,获利大于从事农耕所得物品,因此人们为利所诱,纷纷加入丝织行业,促进了个体家庭丝织生产的发展。私营织造作坊是丝织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齐国的大贵族家里有桑园,并且有专门的蚕妾采桑养蚕;还有的是从个体家庭副业丝织手工业者中分化出来的工业主,凭借熟练的手工技术,建立起较大的织造作坊,为发展齐国丝织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带动里齐鲁之地刺绣的演变与发展。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