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地区鲁绣工艺的传承与交流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威海地区文登市是当代鲁绣的代表地区,外国抽纱和刺绣在民间的流传和与当地传统刺绣的融合,促进了产业的兴盛。建国初期,文登刺绣业由私营转为合作经济。60年代,各地相继建立加工点,加工人员发展到30000多人,随着缝纫机的推广应用,刺绣产量大量提高。文登云龙绣品工业集团公司(文登市绣品厂)于1981年成立,厂长李国贤带领36名员工,推动实施了手工到机绣的历史性转变。机绣制品大量出现,胶东地区的机绣业十分盛行。从此,胶东地区乃至整个山东省的民间机绣家纺制品,通过文登县绣品厂的技术创新、设计开发和精心加工整理后,开始大批量、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鲁绣在文登得以快速恢复
和发展,威海地区的文登由此成为了鲁绣的发展中心。云龙绣品工业集团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创业,逐渐发展到8个分公司、两个合资公司,形成了实力强大的云龙绣品集团。 目前,文登工艺家纺业已经形成了以云龙、艺达、同大、艺源、万得等五大集团为头,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全面参与的集群式生产体系。全市家纺企业和各类配套企业发展到700多家,形成了6亿多件(套)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发展到五大门类、3200多个花色品种,内销全国各地,外销美、英、法、德、日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手工工艺品到机器产品,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是文登家纺产业的一次“技术革命”。20世纪80年代,文登完成了从手绣到机绣的跨越,把手绣带入了缝纫机、万能机时代,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90年代初,引进了多头电脑绣花机,此后,又引进飞梭电脑绣花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产业由此脱胎换骨,振兴了文登工艺家纺产业,促进了现代创新鲁绣的进一步发展。
 “鲁绣”的交流与传承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刺绣图案纹样和刺绣工艺上,鲁绣发展至今,
工艺的交流与传承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亲邻好友互相借鉴的传承在农村田间街头,农闲之余,到处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大闺女小媳妇聚在一起,每人手里拿着一个“撑子”(或者叫做绣绷)飞针走线。大家说说笑笑,互相揣摩技艺、借鉴图案,做好的绣花召集大家看,大家赞美之余也指出缺点和不足,并真诚地教给对方改正的方法。每个制作者凭借每个人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创作出不同的图案样式,而制作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又会不断地完善这些图案样式;每个制作者对于针法的理解有各不相同,领悟也不同,因此绣出的绣品也是各有千秋。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