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东南雷山县西江镇苗族刺绣是生活原发性艺术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我国苗族自称为H五mallgh(音“翁”,意为布与衣的民族。《后汉书•西蔺其传》①中记有“帷髻斑衣”的描绘。明代万历刻本《贵州通志》②亦记载有“男女俱束发于顶,挽髻头向前。短衣左枉,男髻则插白鸡或锦鸡、野鸡尾以为荣……女子织布自染黑,裙用细褶,长及膝下五寸金”,十分洋细地记录了苗族的服饰特征。另外,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朝廷对武陵郡的“蛮夷”(即少数民族)己实行交纳布匹的赋税制度。由此可见,在2000多年前,苗族的手工纺织业已有一定规模。苗绣是苗族妇女共同创作的一项艺术活动。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苗族部落的妇女们,人人能织布,个个会绣“花”,如此庞大的创作群体,在中国民间工艺品制作活动中是少见的。苗女自幼开始习绣,姐妹、母亲是最初的老师,首先是描红
式的摹写,描摹上辈衣物上的图纹,借鉴山寨里最灵巧的绣花手图样,参照墟市上精美的“纸花”。精美的图形被大家争相传摹、节日集会时又相互交流,共同认可的作品得以流传,并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演变成相对稳定的观念性符号,这种观念性的符号通过民众集体意识的渗透作用深入到个体意识当中,成为民众共同使用的语汇,并约定俗成,家喻户晓。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分布在不同地域的
苗族历经时代变迁,语言己很难统一,唯有苗绣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包涵的审美情趣和意念作为程式化的文字符号在民俗中得以传承,这种群体意念的表达,群体审美观的共识,群体参与的劳动创造,使得苗绣千百年来盛传不衰,形成一种稳定的民俗文化元素,不断承传后世并得以延伸。由一些古歌传唱可以了解,苗族刺绣是苗族生活自发的一种文化形态,由于民族的苦难和迁徙使得刺绣与服装更深刻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记录民族历史的装饰手法,直至成为苗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西江苗寨因常年在桃源般的雷公山怀中生息,西江苗族的苗绣自然也就有了一番不一样的风情,西江是族聚居的地方,其苗文化更为深刻丰富,人们对苗族刺绣的继承和延续情感更为浓烈,刺绣种类、装饰表现手法最为多样。直到今天,每年节庆还能看见西江人的技艺大赛上精彩的刺绣表演。刺绣作为一种技艺在当地流传,成为当地妇女闲暇必做的功课,一件件工艺精深、针脚细密、配色和谐、图案优美的绣品装点着西江人的生活,刺绣成为当地农耕生活精彩丰富、必不可少的内容。西江千户苗寨的刺绣发展至今己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工艺链(如图6),使得西江苗族的盛装服饰直到今天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让人赞叹不已。
从苗族刺绣的发展沿袭及西江刺绣表现现状,可以推断西江苗族刺绣艺术起源于部族生活的环境和口传文化,是一种生活原发性的艺术形式。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