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东南雷山县西江镇苗族刺绣具有“地域性”和“互渗性”特征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苗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自古传唱祖辈的迁徙史,西江苗族就是其中一支。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各部族来到交通不便的山林间,于是演化出各式带有一定地源特色的服饰,同时迁徙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历经几次大迁徙,一部分苗族被“同化”,生活习俗与经济文化较多受到汉族影响,而被迫继续向南迁徙的苗族,崇山峻岭,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还处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半封闭状态,保留了本土文化特征较多,随着清代改土归流,交通的逐渐便利,不同部族间文化也渐渐互渗。《皇清职贡图》①关于各种苗族不同服饰的描绘,都足以证明苗绣造型具有地域性特征。
我国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湖南一带,与汉、土家、侗、壮等多种民族杂居,其文化表征常常混杂影响。西江苗族人口较多,改土归流以后的西江苗族文化,主要受到汉族文化的强烈冲击,西江苗绣造型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各族文化的渗透,如:“鲤鱼跳龙门”、“连中三元”、“麒麟送子”、“凤戏牡丹”、“狮子滚绣球”、“双喜临门”(如图13)等图案造型,显而易见是受到外来汉文化的影响。同时一些刺绣技法也深受影响,如平绣(如图13)和膨花绣手法趋向写实,带有现代绘画的技巧特征,这也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江苗族便服刺绣较多采用二方连续图案和适合纹样(如图14),刺绣图案趋向写实,这些是西江妇女便服①刺绣逐渐汉化的表现,这都说明了西江苗绣的“互渗性”特点。一些刺绣装饰表现在人们日益密切的交往中,也互相借鉴,但有各自的“地域性”特点,如苗族的飘带花裙,据传和对锦鸡外形的模仿有一定关系,在苗族不同部族间就有不同的模仿方式,刺绣技巧上也有区别。有的只做几何形挑花刺绣系尾的装饰,垂在服装背部短裙后,(如图15)雷山县大塘苗族盛装后面的飘带裙的装饰:而西江盛装飘带裙则采用小片剖线绣或平绣串挂式组合成多片整个垂坠于长裙外的形式。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