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服饰独特风格面貌的形成,应归因于屯堡人所处的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心理因素等两方面原因。首先,屯堡人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提供了客观条件,对于屯堡服饰的风格形成起到了直接的塑造作用。其次,由具体环境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心理因素,为屯堡服饰风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主观条件,使服饰成为群体的标识符号,继而形成了服饰的基本面貌,并使之不断传承下去。
屯堡服饰的形成与发展都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内,明初,朝廷为巩固政权、又减轻国家的粮饷重负,便在全国广泛实施屯田养兵之举措,安顺作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自然也是屯田驻军重地。为巩固西南边陲,大批来自江南各省的军士及其家眷在这里艰难地扎下了根,从此远离自己故土亲人,开始了他们艰苦的戍边生涯。正可谓“九千里征程西来云贵成就江山一统,六百年屯堡东望江淮传承史册千秋”。自明初以来,生活在屯堡里的人们就面临着极为严酷的考验,屯军来到安顺便占据了交通要道,和大量的良田沃土,使得原来世居于此的少数民族不得不迁徙至其它地方,对于屯堡里的这些外来者,当地土著民族是相当排斥的。面对较大的外部矛盾、外部压力,屯堡人选择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虽然军士们脱离了原有的血缘宗族联系,但随即建立起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区生活模式,继而又通过相互间婚嫁,逐渐以血缘纽带使这种地缘关系走向稳定,由此渐渐形成了一种牢固的内部关系和团结互助的文化氛围。同时,由于长期的社区生活模式的影响,强化了村落内的群体交往与社区联系,这也正是屯堡人拥有如此丰富的公共生活的原因。
随着明亡清兴,安顺一带的明代卫所被尽数裁撤,失去了政治依托的屯堡人由军人转变成为普通的农民,身为军人的使命与荣耀也旋即消逝。随着后来汉族移民的逐渐迁入,屯堡人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流集团了,而是走向了边缘位置,因而,清代后期大量文献都将屯堡人称为“凤头苗”、或“凤头鸡”,可见后来汉族已经将他们视作为当地少数民族。虽然落在了社会主流文化之后,但屯堡人的文化心态却是处处要彰显正统、体现出一种朴素的入世观。正是借助文化的力量,屯堡人找到了生存意义的支撑、屯堡内形成了强大的族群凝聚力,并将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不断传递下来,形成了如今呈现于我们面前的这个迥异于现代意义汉族的一个汉民族的特殊群体。这些为屯堡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也为屯堡服饰风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如今,屯堡里那些被岁月刻尽斑驳的石头房子,正以无声的言语向世人讲述着六百年来的风云聚汇与坎坷艰辛。历经了漫长岁月的沉淀,屯堡文化逐渐形成了诸多的鲜明符号,如高亢悠扬、场面激烈的屯堡地戏,以及充满古韵的屯堡女子服饰、别具特色的宗教信仰、饮食特色等等,无不体现出屯堡文化中以军元素为核心、江南地域文化与贵州山地文化相结合的文化特征。特别是屯堡内妇女的服饰,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风貌和鲜明的时代烙印,既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汉族服饰,又区别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仍旧保留着传统汉族服饰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