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服饰的研究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服饰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与非物质的综合体。著名的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曾写到“: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郑杭生 2003:67)服饰无疑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服饰的历史久远,最初多起源于人类的实用的需求。时至今日,服饰已经不再只是保护身体不受到伤害的实用创造物,它也成为一种象征,渐渐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一种规则,并建立起了一套符号系统,逐渐拥有了区分族群、民族和社会角色的重要社会功能。在我国境内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文化都是多元的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部分,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构成了中华民族绚烂的服饰文化。这些民族服饰同时也是他们彼此相互区分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事业逐渐兴起,各民族的服饰
文化之花相继绽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文化资源的丰富,
都市成为各少数民族寻求发展的平台和展现自己民族文化的舞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来此学习与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
异性在大都市的城市化背景下变得愈加复杂,回族也不例外。
对伊斯兰教大部分人能想到的大都是波及全世界的“恐怖主义”,尤其是在 911 事件以后,世界对伊斯兰文化逐渐的重视,有很多的人参与到对伊斯兰文化,以及对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研究中来。结果发现所有的恐怖只是来源于彼此的不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伊斯兰教国家关系也在不断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断的扩大。2009 年 11 月 7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罗阿盟总部以《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为题发表演讲时说,“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21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也是多样文明大放光彩的世纪。拥有 13 亿人口的中国同拥有数亿人口的阿拉伯世界,都肩负着让古老文明焕发青春的神圣使命。”
。这说明中国政府的高层已经在积极努力地促进与伊斯兰文化间的交流。2009 年 11 月 6 日晚在北京大学就举行了题为“伊斯兰与儒家文明的对话——对 21 世纪人类困境的回应”的学者对话活动,并请到了当代新儒家学派的代表杜维明教授和世界著名伊斯兰哲学家赛义德 侯赛因 纳瑟(Seyyed Hossein Nasr)博士,针对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所面
临的生存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政治、道德、环境、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
的探讨与交流。2009“中国——阿拉伯学者论坛”于 11 月 12—14 日在西安举行,世界穆
斯林学者联盟主席优素福 格尔达维博士将他半个世纪以来倡导的中正论带到中国,希望
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伊斯兰教。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与伊斯兰文化以及伊斯兰民族
之间的隔阂正在逐渐化解。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研究回族文化对回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民
族文化之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更
需要外界的了解和帮助。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 10 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生活在北京的少数民族中历史久远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族的形成与其他民族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这其中包括了元时开始进入中国的阿拉伯和波斯地区的民族,中国本土的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李松茂 1995:3)。他们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在一起,由于共同的信仰——伊斯兰教,最终形成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多族源的新民族——回族。国家最初在给回族下定义的时候,曾将回族描述为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现在这样的描述对于界定回族已经不再那么准确了。即使如此,我们也无法否认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当然也包括了服饰文化。《古兰经》
中多处对穆斯林的着装做出了规定,并将其看作是对真主归顺的标志之一,因此回族的服饰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由于历史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影响,回族在全国呈小聚居大分散分布,使得回族文化不仅与其他民族相异,而且在其内部的民族文化也存在着差异。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民族服饰也将这种差异性表现无遗。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