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地理沿革与自然环境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北,柳州地区北部,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延伸部分。东邻融安县,南连柳城县,西与环江县,西南与罗成县接壤,北与贵州省从江县,东北与三江县毗邻。县城融水镇位于东经109°14′,北纬 25°04′,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公路)380 公里。
②融水,在春秋战国时期属百越之地,汉至南北朝刘宋时期为潭中县。南齐建元三年(公元 481 年)置齐熙县,兼置齐熙郡。南梁大同元年(535 年)设东宁州,隋改齐熙县为义熙县,改东宁州为融州,州、郡、县治地均在今融水镇。唐武德六年(623 年)改义熙县为融水县,五代十国沿袭。北宋崇宁初置清远军节度。大观元年置黔南路,帅府设于融水。元设融州路,后复为融州。明洪武十年,降融州为融县,清朝融县名称不变,属柳州府。民国时期仍称
融县,先后隶属柳州府(公元 1912 年)、柳江道(公元 1913 年)、柳江区行政监察委员会(公元 1926 年)、柳州民团区(公元 1930 年)、柳州行政监督区(公元 1934 年)、第四行政区(公元 1940 年)、第二行政区(公元1942 年)、第十五行政区(公元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年至 1952 年 7 月融县隶属柳州专区。此间,1951 年 7 月,融县人民政府从融水镇迁至长安镇,于次年 9 月成立融安县;1952 年 11 月,以原融县中区为主,先后从罗城县、融安县、三江县和贵州省的从江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成立了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属宜山专区;1955 年,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至 1958 年改属柳州地区;1966年,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改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至 2002 年 12 月改属柳州市至今。
融水是个山城,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 85.5%,海拔也比较高,一般为500-1500 米,最高处达到海拔两千多米,水资源很丰富,溪河交错,大小河道 20 余条。全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6-19 摄氏度。优越的自然环境对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历史上以优质高产杉木而著称全国,被誉为“杉木之乡”。当地有句俗语:“死在融水”,融水的棺木也非常出名。融水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山峦起伏,洞
奇石美,位于苗山腹地的广西第三峰——元宝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的贝江,江水清澈见底,碧如玉带,两岸茂林修竹,木楼掩映,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元宝山——贝江在 1987 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风景区,每年吸引众多游人。(如图 1-1)如此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苗族服饰的创造提供了
参考素材。如服饰中的蓝绿色飘带,如碧绿的江水青幽幽,服饰中的花鸟鱼蝶,体现出自然生命的和谐与活力。笔者重点调查的是杆洞乡杆洞村杆洞屯。杆洞乡位于融水的北部山区,距离县城 144 公里,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因而受全球化和现代化冲击较小,较好地保持了原生态。该乡位于摩天岭的北麓,其东、西、北面与贵州省从江县接壤,与贵州有 123 公里的交界里程。全乡总面积为 29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 2306 亩,人均有田 0.48 亩,水田面积 1796 亩,有林面积为 7005 亩,居住地平均海拔为 750 米,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温度 35.8℃,最低温度为-9℃,年平均气温 14℃,无霜期为 276 天,雨量集中在 5、6、7、8 月。马蓝一般生长在海拔 400~600m,喜欢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适宜在水资源丰富、土壤深厚、土质肥沃的地方生长,水源清澈无污染的山区特别适合马蓝的种植与靛蓝的生产。因此,杆洞乡这样的自然环境,温度、湿度和雨量,非常适合天然染料植物马蓝的生长,为苗族的亮布制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染料。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