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己有五千年的文化艺术史,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门类丰富。南通地处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港口林立,从南通港口经长江可到达世界各港。由于南通属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辽阔的江海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且光照充足,雨水充沛,东部沿海地区是长江泥沙冲积而成,含沙量高,透气性好,又略带盐份,适宜农作物生长,物产资源丰富,盛产水稻、蚕茧、棉花,自古就有“崇川福地”的美誉。五代时就有了种桑养蚕的记载,植棉业也很发达,纺织工业有充裕的原料,由此纺纱织布在当时是“家户习以为恒业”,对南通地区农村家庭手工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在南通地区的乡村和集镇,至今一些农家仍备有木制的纺车和织机,凡此种种均可说明在明清之际南通民间刺绣和印染工艺发展己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居民的迁徙也是南通成为棉纺织地区的另一重要原因,今天聚居在海门、启东等县、市的沿海沙民,其祖先是江南松江、太仓、崇明等地迁徙到长江北岸来的客籍居民。他们捕鱼煮盐,拓荒耕地,种植粮食棉花以维持生活,这些居民的到来,把江南先进的植棉经验和纺织技术带了过来。南通濒江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造就出南通人文荟萃之地,古老的北方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和南方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在此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多元化的地方文化特色地域格局。各种文化在此相互融合,彼此借鉴吸收长处,集中成具有更大优势,凝聚成包容汇通的文化特色,所以南通很早就发展成江北文化古城,
南通虽然地处长江的北面,但南通的文化更多的受到了吴文化的影响。明清之际,苏州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行政上受苏州府管辖的南通也深受吴文化的影响。吴文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尚文好古,重视商贸。19世纪末,著名实业家张睿先生认为“实业教育,富强之本也”走工商实业救国的道路,在南通投资兴办民族工业,教育等地方事业,先后创办了第一座民间博物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等,在整个中国发展近代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九一四年“南通女工传习所”的创办,是他把想法付诸于实践的其中之一,刺绣艺术家沈寿为南通乃至全国培养了宋金龄、巫玉等一百五十多名献身于刺绣事业的学员,并且带领学员绣制了许多精品绣,在上海、美国旧金山等地均有展销出售,南通女红传习所的建立,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不仅使得我国妇女地位所有改善,更重要的是把我国刺绣事业的推向了一段新的里程,尤其是为南通刺绣事业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