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是侗族社区的标志性建筑,有“先有鼓楼,后有侗寨”之说,侗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侗家人在鼓楼,就像鱼儿在鱼窝里”。鼓楼在侗族社会中有着至高无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这是因为在侗族人心里鼓楼既是吉祥的象征,又是美的化身。侗族人的法律、习俗、节庆、道德、交往等重大活动都离不开鼓楼。在节庆日的庄重场合里,“款首”(寨落领袖)诵着“嘎布楼”赞美鼓楼:“鼓楼高威威!顶上盖瓦砾;檐下垂玉珠;结实又雄伟;百样美!诗中“高威威”是一种伟岸美,“檐下垂玉珠”是一种剔透美。前者壮美,后者优美,两者形态各异,却在鼓楼这种建筑里和谐的统一在一起。
在侗寨建房有一规矩,即围绕鼓楼修建,而且全寨的居民建筑都不能超过鼓楼的高度。鼓楼最初是因楼上置鼓而得名,一般为铜鼓,圆面,中空无底,侧面有耳以便系吊,鼓面有晕圈,鼓心为十二角光芒图案,象征太阳光芒四射。寨中有重大事情,比如发生火灾,外族入侵等便敲响鼓楼上的铜鼓,寨子里的男女老少听到鼓声以后要放下手中一切事情赶到鼓楼集合听令。鼓声就是命令,人们按鼓声统一行动,又称“齐现”。清人李宗访在《黔记》中描述“用一木竿长数丈,空其中,以悬干顶,名长鼓。凡有不平之事,即登楼击之,各寨相闻,俱带长镖利刃,齐至楼下,听寨长判之,有事之家,备牛待之。如无事击鼓及有事击鼓不到者,罚牛一头,以充公用”。鼓楼在侗族社会中有凝聚作用,它是族群团结的象征,是侗寨的标志。侗族人围绕鼓楼附近还配套建有戏楼、风雨楼、鼓楼坪等等,这样一来围绕鼓楼构成了寨子的政治、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俨然是侗寨的“心脏”。每逢大事,寨中人皆聚在此处商议,逢年过节,村民身着盛装,在此吹笙踩堂,对歌唱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如此有象征性的侗族建筑当然是从江侗族妇女的刺绣对象,在她们心目中,鼓楼就是最神圣最伟岸的建筑,绣在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上表达出对鼓楼的喜爱和在意。从江侗族的妇女们把对鼓楼的崇敬用这种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朴素而又感人。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