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刺绣图案的变迁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花蓝瑶服饰之所以如此绚丽多彩而又引人注目,是与花蓝瑶人民创造有丰富的刺绣图案分不开的。自由的造型技法和强烈的色彩冲击,才使得花蓝瑶服饰在葱茏的山林中耀眼夺目。在刺绣图案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主体结构上相同而因细节变化、颜色不同,以及装饰部位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装饰效果。从丰富的图案造型和自由的色彩搭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花蓝瑶人民,特别是创造和传承这一文化的花蓝瑶妇女的丰富的想象力、奇妙的审美意识和娴熟的表现技巧。
关于花蓝瑶服饰刺绣图案的产生,在花蓝瑶社会中有一个广为流行的传说。据老人讲,以前不知道在什么朝代,花蓝瑶居住的山上有很多人熊。这些人熊有公有母,有男有女,会说人话,懂人事,图案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人熊因为从不剪发,头发很长,日子久了会滋生很多虱子,就让山下的村民来帮忙捉虱子。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人熊表示不仅不会吃人,捉完虱子后还送给他们一件绣好图案的花衣服。但是村民们仍然很害怕,可又不敢违背它们的意思,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以防不测,边捉虱子边悄悄地将人熊的头发缠在一旁的树桩上。捉完了虱子,人熊果然食言要吃人。村民们早有提防,拿起花衣服就跑。人熊因为头发被缠在了树桩上无法追赶,只能围着树桩咆哮如雷。村民们拿着花衣服安然回到了家中,从此以后就按照这些图案描摹画样学刺绣,并加以变化改进,应用到不同的装饰部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瑶装。
人熊的故事在门头、六巷、古卜都有传说,并非一家之言,只是所谓的“人熊”究竟为何人何物,尚无法推断。据明代田汝成所著的《炎徼纪闻》所载:“茶山,罗运之坳……其幽崖奥谷,是生伶人。雕题高髻,状若猩狒。……卉衣血食,言语侏离,遂四姓诸瑶,亦莫能重译也。”《平乐府志》内载:“荔浦溪峒中,有伶,俗与瑶异,而性凶狠。”并且根据 20 世纪 50 年代广西少数民族历史调查组在金秀大瑶山的调查得知,当初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盘瑶、坳瑶等五个瑶族支系进入大瑶山时,山里就已经有一种性情凶悍的伶人、“吃茶人”居住。那么花蓝瑶口头流传的这种“人熊”,也应该是其中的一种。他们既然曾有一段时间与瑶族共同居住在大瑶山,不管两者之间的态度如何,是友是 敌,其生活习俗,也许或或少都会对瑶族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在我们看到的五彩斑斓的花蓝瑶服饰,也许也受到了其“雕题高髻”、“卉衣”的影响,才演变到今天的形制。从这个人熊的传说,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花蓝瑶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审美心态,也可以推断出花蓝瑶服饰刺绣图案不仅是本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与其他民族或地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图案,计有 60 余种,且题材范围广泛,主要涉及到几何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生活民俗图案等。由于受布料经纬线的限制,所有物象基本上都以几何形状表现出来,表现出高度的写意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包括十字形、“卐”形、曲折形、锯齿形、米字形、井字形、菱形、方形、人字形、义字形等以及几何化的动植物形
象如水瓜花、八角花、松柏花、米穗花、“羊头”花、鸡脚花、鱼鳍花、乌龟背、蛇皮、虫洞、蚯蚓头、水獭、鸟、马等等和有关于宗教信仰、族源方面的印章花、犬齿纹,还有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以石灰、刀鞘和织布机部件机梭、卷经轴上面的十字形挡板为原型的几何化图案石灰花、刀鞘花、梭子花、“羊卷”花等,皆是日常生活所见。另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文字图案以及折枝花、蝴蝶、兔子等写实性较强的图案,虽然比例很小,但却直接反映了花蓝瑶服饰刺绣文化正在加剧地嬗变。
时代在进步,作为源于生活和形成于观念的刺绣图案,自然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这种变迁逐渐加剧。刺绣图案都以局部变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图案造型扩张,装饰部位扩大;用色更加鲜艳,色彩搭配更加自由多变;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