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绣花布鞋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制作工艺演变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宁波象山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迅速,海洋文化底蕴深厚,象山绣花布鞋就是在这个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在制作工艺等方面不断演变发展着。
宁波象山历史悠久,相传尧舜时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因县城西北有山形如伏象,故称象山。象山县是海的大县,渔业大县,地处浙江中部东南沿海,三面环海,唯北面与陆地相连接,分设五镇三十二乡。县城丹城镇,地处半岛北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杭州三百四十一公里,离宁波一百二十七公里。全县陆域面积 1175平方公里,其中岛礁面积 180 平方公里(共 608 个岛屿),海域面积 5600 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 800 公里。象山总人口 53 万,其中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口约 8万人。象山夙称海疆小县,改革开放前防台设施极差,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经济损失惨重,相对落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象山县经济日见繁荣,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呈现了新的气象,象山县所固有的山海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象山县工业从无到有,逐一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工业发展极快,已经形成一批骨干企业。 福牌古典绣花工艺鞋厂就坐落在象山南部的石浦港,石浦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又是重要商港和军港;国内首创的中国开渔节每年一届在这里举行,颇负盛名;镇上渔业历史悠久,渔业人口众多,主要从事近洋捕捞。因早时沿溪布村,以村前滨海处多岩石得名。
①象山区域内有三个港口,即石浦渔港、象山西沪港和三门湾,其中尤以石浦渔港为著名。石浦港早时以其海埠,适为沪台、沪温、甬台、甬温航运交通线必经之地,历史上是浙江沿岸的通商、渔业重镇,商业繁荣。如今石浦港则成为国家二类口岸,是民间对台贸易的集散地,可泊渔船万艘,可进万吨巨轮,与台湾的来往,对今天象山绣花布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象山在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建成的同时,一大批极富魅力的民间传说被重新整理挖掘出来,并广为传播,大量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如竹根雕、剪纸也得以发扬光大,并且在国际大赛中频频获奖,为象山赢回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给象山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也推动了象山绣花布鞋的发展。中国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节等特色节日不仅丰富了宁波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为象山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活动平台。象山县作为半岛县,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至今尚存有昌国盐场、白岩山盐场、新桥盐场、旦门盐场等。在民国时象山县就有一个较为知名的盐场——石浦玉泉盐场。可以推测,海盐事业对当时的象山经济发展和现今的繁荣都起着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为象山绣花布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早期在象山县开设的鞋铺、布店。1915 年,奚基来在丹城西街开设奚吉祥鞋铺。至解放前夕,全县有鞋作铺 14 家清;光绪初年,石浦北门萧忠敬独资开设,为石浦绸布之首创;1945 年,潘铭恩在石浦城创办开业瑞丰祥布店,经营棉布、呢绒、丝绸缎,货源采自宁波、杭州、上海等地。
②这些布店、鞋铺的开设为象山绣花布鞋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1 世纪将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世纪,在全球多极化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正在大举向海洋进军,象山县也同样正在积极行动,大力拓展海洋事业。象山县政府适时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和发展海洋旅游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的口号。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因素,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一个地方发展的理想模式,理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全面地发展。如此看来,海洋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要把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两者合理地结合起来,同步发展,使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海洋文化的建设对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象山传统绣花布鞋的延续发展,以及象山县其他海洋人文资源的挖掘、
开发,将积极促进当地海洋旅游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象山县整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增
长,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