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淹没了许多没有史书记载的苗族先民的历史,但苗族人民不会忘记自己的过去。以前没有史书记载历史的苗族,用世代相传的口碑传说传颂着自己祖先的事迹和足迹。西江苗族也不例外,在西江,有许多丰富的口碑传说,依据西江苗族这些世代相传的口碑传说,我们可以对西江苗族历史作一个大概的了解。
有传说西江人是上古时期“三苗”国的遗民,其始祖为蛋尤,时到今日,仍有老人能背诵从蛋尤到当代的历代祖先世系表。苗族本无姓,但有名,在世系里是父子连名,如“蛋尤”的儿子叫“傍尤”,“傍尤”的儿子叫“立傍”,“立傍”的儿子叫“树立”,“树立”的儿子叫“水树”……如此类推,直至当代,共280代传人,经历了约5000多年的历史②。如此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依赖任何文字记载而仅靠口传的情况下,居然如此完整而清晰地传承到今,实在让人惊异,感到不可思议。
这种种说法中,“传说”的成分多一些,但毕竟说明了西江苗族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雷山西江苗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也曾有过辉煌绚丽、曲折坎坷的发展。西江在苗语里叫“ Dlibjangl’,,旧时译作“仙祥”或“鸡讲”。传说古代这里曾是一片林海,河沿是沼泽地,早年因苗族“Dlib”氏族人构寅、构卯兄弟到此开荒种田,繁衍人口,其他地方苗族遂将这一大田坝地方称作“ Dlibjangl”,意即“Dlib”(西)氏族的田坝。“仙祥”、“鸡讲”,以及后来的“西江”均由此得名。清雍正以前,西江属“生苗”地界,史籍鲜有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建“新疆六厅”后,设丹江厅鸡讲司,正式将此地纳入国家管
辖之中。民国5年(1916年),西江籍官员董光伯、侯兴华等人共同提议将原“鸡讲”易名为“西江”,沿袭至今①。现在的西江,由于雷公山连绵的大山成为了西江苗族人民与世隔绝的天然屏障,使西江得以保存许多较为完整、古朴的苗族风俗与文化。在封闭的环境,漫
长的历史中西江苗族文化曾一度缓慢地与自然和谐发展着,这些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仍然保留较为古朴的风格。今日的西江苗寨由平寨、东引、也通、羊排、也游、南贵、乌嘎等八个自然寨组成,合成一个连成一片的巨大村寨。在近几十年里,特别是西江被省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景点以来,西江苗族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革。在现代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西江苗族文化依其所特有的风格特点,发展仍是较为缓慢,让人们仍能感受到这古朴而神秘的地域文化。1矜东南雷山县西江镇苗族的鼓社祭与图腾崇拜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如图3)。“鼓社祭”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演化至今,也成为现在必不可少
的一种民俗活动。西江苗族传统社会中,鼓、鼓社和鼓社祭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组合。鼓是祖先的象征,鼓社是一种社会组织,而鼓社祭是连接鼓与鼓社的纽带。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的控制能力还十分低下,在自然压力的作用下,相信人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或血缘关系,这种或这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就是他们的图腾,它们神圣不可侵犯,是某个特定人群的祖先和保护神。西江苗族的图腾崇拜物主要有枫木、盘瓤、鸟和蝴蝶等。对它们的崇拜在鼓社祭中都能够找到证明。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