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东南雷山县西江镇苗族刺绣的文化源泉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刺绣是西江苗族人民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艺,是苗族女性展示自身才能的最好体现,是当地女性相互的主要交流媒介,是对当地女性评价的主要来源。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①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是穿在身上的,这历史与文化的书写者便是勤劳聪慧的苗族妇女,是她们用灵巧的双手织、绣出了种类繁多、样式丰富的服饰。西江苗寨有不成文的规定,苗族妇女需要能熟练地运用传统的平绣、辫绣、皱绣、锁绣、数纱绣绣等多种不同手法,绣制各种类型的花纹图案,一般苗族女性的一生中,约有一半时间都在从事刺绣手工创作活动上。
苗族刺绣工艺精美,色彩强烈,动物图案形象生动,花卉图案清秀匀称。一幅幅精美的苗族服饰图案,蕴含着苗族妇女的辛勤劳动,体现了她们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如今的她们善于抓住生活环境中的动物形象,加以夸张,用写意手法精心地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绣制成一套套十分漂亮的服装。所以,苗族刺绣是西江女性展示自己才能的最好体现。雷山县巴拉河畔苗族妇女闲暇聚在一起刺绣的情景刺绣也成了苗族妇女最普通的交流“语言”。直到今天,每天晚饭后或冬天农闲时间,妇女们都会聚到一起研习刺绣技法,学习各种技巧,手巧的帮助一些不太会画花的描摹花样,互相交流心得,常常评价出好的花样在姐妹间流传,使得女性间有一些属于刺绣的专属交流和集会的机会,促进了当地女性的情感交流,更促进一些精彩的苗族女性文化的发展(如图32)。年轻女子在劳作之余,三五人在一起切磋技艺,看谁绣得最美,逢年过节穿上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绣衣,去跳乐和对歌展示自己的才艺,姑娘中
谁绣得最好,谁就是一个寨子里的巧姑娘,谁就最受小伙子青睐。
苗族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妇女必须学会纺线、织布、绣花、缝衣等针线活。针线活的优劣,成为评判妇女是否勤劳与贤惠的重要标准。.苗族妇女喜爱刺绣就像喜爱唱歌一样,几乎视若生命的一部分。苗族姑娘好刺绣是与传说里的苗民南迁联在一起的。说是有位姑娘为了记住迁徙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待最后抵达可以落脚的聚居地时,从衣领到裤脚已全部绣满,从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亲手绣制的盛装,为的是缅怀离去的故土,纪念英勇聪慧的前辈,同时也为了承继前辈流传下的这份美丽,不忘祖业,激励后人。由于环境的熏陶,
西江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苗家姑娘七八岁后,就在母亲或姐姐的指导独立刺绣,十五六岁技艺成熟,得心应手,做得一手好针线活,打腰带、纳鞋底、绣花草、缝衣裳,无不精通。她们每天农闲就不停地缝绣钉补,一针针仔细地缝合着零散的布料,一点点精致地绣着美丽的花草,一线线巧妙地装饰着闪亮的银片,乐此不疲。这时,刺绣己成为一种美化生活的劳动,姑娘们除了精心绣制节日盛装外,还悄悄地绣着只有自己知道的东西,人称秘绣。姑娘们秘绣时,都把窗户遮严,不许人看,尤其不好意思让兄父看见。至多同伴二三人间一起绣,交流技艺。出嫁前夕,秘绣就结束了。姑娘将绣制封存起来交给母亲保管。姑娘出嫁做了妈妈,孩子满月时,娘家来喝满月酒。娘家带来的礼物除了糯米、鸡、蛋、肉之外,还有姑娘留下的秘绣品,孩子的奶奶将年轻妈妈的秘绣品一件件清理,全是孩子的绣花帽、绣花鞋、绣花衣、绣包被等,整齐地堆在堂屋的长桌上,主人客人一起来欣赏年轻妈妈的秘绣品,称赞她的手艺,这也是当地人们对生活在其中女性的重要评价之一。
苗族妇女了解和熟悉自然界的动植物,能够把生活中的美升华为奇妙动人的装饰美。原来刺绣纹样均来自于苗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和世代的口手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苗族女性社会地位与男性逐渐平等,在社会中的交往也越来越多,刺绣的花色品种也不断创新改进,刺绣图案越来越多元化丰富。西江苗族刺绣艺术大多展现于女性服饰上,苗族丰富多彩的女性服饰号称是一部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是苗族女性文化的源泉。西江苗族刺绣技艺被认为是当地女性聪明智慧的集大成表现。

上一篇:贴花绣技法

下一篇:纹绣技法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