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背景下传统服饰的发展与变迁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传统文化是特定社会和自然条件的产物,特定环境是传统文化生成和保持的土壤。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推进,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再度加快,意味着现代化将向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各民族生活的纵深层次推进。与此相应,传统文化生成和保持的土壤将进一步丧失或改变,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环境和氛围的改变,面对现代生活的急剧变迁,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冲击也将愈加剧烈,传统文化面对这些渗透和冲击所出现的衰退和变异也将愈加明显。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减少或消失,而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自身得到了适应新环境的演化变迁。昆明嵩明县的汉族老人把对汉族传统服饰的热爱转化成节日庆典的盛装,在服装的款式、质料和制作方式上揉进了现代技艺和时尚。此外,相似情况如许多少数民族群众仍保持着自己的饮食习惯,但也开始注意吸收其他民族的饮食方式,注重营养、卫生和多样性;许多地区仍然保持了传统的民居,但从建筑材料、样式到内部装饰都已十分考究并具有了相当的现代气息;许多地区仍保持着传统的节庆,但在节庆活动中也开始大量地掺杂着现代形式的娱乐和商品交易的内容;许多传统音乐引入了西洋乐器和流行音调,许多艺术形式得到了改造、填充了新的社会内容等等。然而变迁是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得以保留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在发展,文化在变迁,
产生和滋养文化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文化本身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种改变。实际
上,作为各民族主要特质的传统文化不会轻易从生活中消失,却会以改变的形式长期存在;
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也是在变迁的基础上得到展示的。变迁是阻断衰退的重要途径,也
是促成繁荣的前提。
摩尔根说:“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包括一种不同的文化,并代表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是的,一种旧文化的结束必然意味着新文化的诞生,一种民族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并不代表民族文化的消亡,费孝通教授曾面对传统文化的“消失论”提出民族传统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出路,那就是勇敢的面对“文化转型”,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局部消失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努力适应文化转型,新的民族文化才随之产生,而任何民族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割断历史,割断传统、割断文化,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任何惧怕传统文化的消失都无济于事,只有发展、改革、才能给传统文化的弘扬光大以新的生机。可喜的是,嵩明人已经找到了这种文化转型的途径,他们把对传统服饰的热爱和激情已经从日常服转移到舞台上的表演服饰,并曾穿着它走出国门,这种对传统服饰的热爱,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亡,而是在新的时代,诞生出新的服饰观念和文化。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