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客家人称之为“箬笠”,是用毛竹篾和箬叶编织成的雨具。客家斗笠形制上没有明显的男女老幼之分,大部分圆形尖脑,唯有大小号之别。大号斗笠直径约 2.5 尺,小号斗笠直径约为 2 尺。笠面编成菱形网眼,有内外两层,中间铺上箬叶,四周再用篾片锁边。有了塑料纸后,便用塑料纸代替箬叶。客家地区多雨,斗笠是客家人外出劳作防雨的必备工具,因此基本上家家户户成年人都会配备一顶。
客家斗笠不仅生产历史悠久,而且产量巨大。20 世纪 30 年代,瑞金等地客家人生产斗笠万余顶送给中央苏区红军,支援红军生产、打仗。解放后,能遮阳避雨,又美观轻便的客家斗笠更受到人们的欢迎,许多客家人专业生产斗笠,用于投放市场。瑞金斗笠曾多次参加江西省农工产品展览会。50-70 年代每年春季,南康县赤土乡供销社月均收购斗笠达万余顶。
①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改变,自动伞、草帽逐渐代替了斗笠,70 年代后仅有少量上市,戴斗笠者也多为中老年农民,年轻人戴斗笠者为数极少。婴儿帽是婴儿刚出生时戴的帽子,有厚薄之分。薄帽用单层柔软的棉布制作,蓝、白色居多,也有不少用花布制作。天热时,戴薄帽;天冷时,薄帽作里帽,外加戴厚帽。厚帽厚实保暧,但绝少使用布骨制作,因为布骨坚硬,易擦伤婴儿皮肤。同时,厚帽戴于外,追求美观,常利用
布料的本色搭配来美化帽子,少有绣花。比如,利用不同色布做成仿瓜皮婴儿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