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南通刺绣的文化生态环境

2013-6-15 10:20:0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南通彩锦绣作为现代刺绣品,所体现的独特艺术特征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刺绣艺术继承了传统刺绣艺术深厚的人文和艺术积淀。南通是我国民族工业开发较早、近代工艺文化较发达的地区。早在1914年,张睿创办的女红传习所、贫民工场等工艺场所,大量制作绣品、编织、木器等工艺品,为了适应销售的需求,张睿成立制造局,初步形成产销一体化,南通成立绣织总局,上海福寿公司为中转,在美国纽约第五街设“南通绣织局纽约分局”同时在瑞士、意大利也设立分局专门销售各种精品绣以及绣衣、戏服、喜庆装饰品和一般刺绣日用品远销欧美各国,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开启了近代南通手工艺产业化进程。
在南通女工传习所成立以前,南通的刺绣针法不成体系且色彩单调只有红、黄、黑、白等几种颜色。明末“顾绣”兴起,由于追求所绣物象的“气韵生动”深得文人的喜爱和推崇,绣品从闺阁走向市场,成立绣庄批发生产绣品,直至清代时期苏州、南京、杭州的刺绣出品,莫不以顾绣为标榜,足见其影响之大。这种商业意识也波及到了南通,当时海门、启东等县也有专门的绣庄(现在称为加工点)接受绣品定制,绣娘根据绣稿绣制完成以后再销往各地。所绣制的民间绣品的针法工艺均由商人指定,风格款式和江南的苏沪相近,解放以后,刺绣女工重见天日,纷纷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这些在农村存在的刺绣加工点在以后都成为工艺美术研究所发放彩锦绣绣稿的主要基地。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