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刺绣

2013-7-18 10:13:2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清末行销内地的大量粤绣,有喜寿屏悼,上面绣着“福禄三星”、“八仙过海”、“二龙戏珠”、“龙风朝阳”、“老菜戏纸’、“麻姑上寿”等;有舞台装饰、残袍堂彩,上面绣的是云龙、凤凰、瑶解、狮于之类,都是寓意吉祥华贵的我国民问祈福性题材。

    朗绣虽然具有楚绣的悠久传统,但真正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名绣流派还是近百年的事情。过去湘地的民间刺绣多是在日常实用品上好饰一下。自清未李仪檄

(1854一1928年)创造了掺针绣法(将绣线劈分得细过发丝,用长短不齐的针脚将不同颜色和色级的丝线搭配掺纺上去),使过去颜色分层、深浅既没有过渡,也没有混杂的显得呆板的湘绣变得色彩艳丽丰富,色调转换柔和,从而位湘绣趁清未苏绣、粤绣衰落之机,一起而倔起。

    1898年,胡连仙以她儿于的名义在长沙开设了吴彩霞绣庄。她把李仪嫩的洛针绣法加以运用和推广,使朗绣的独特风柳氏快得到了赞誉。湘绣的“乱掺”绣法使图案色调变换生动自如,阴阳米波流转柔和,给人以清新、别致的感觉。

    1911年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上,湘绣绦屏获最优奖,J9JJ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湘绣绣品获一等奖。之后,湘绣绣品参加了在日本、法国、美国举办的多次博览会,在海内外得到权高的赞誉。由于中国官方和外资对湘绣的大量定购,湘绣得以在民国前期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出现了湘绣的全盛时期,仅是长沙25家专供湘绣的丝线店。抗战爆发后,湘绣遭到打击。而至解放前夕,和绣巳濒临衰亡,新中国成立后才又得到恢复和发展。

    花鸟山水条屏是湘绣的传统产品。湘绣风格近于写实,县取国画之长,线条准确、层次清晰,色彩绚丽,具有权高的艺术价值。时,著名文学家扬雄便为绣写过《绣补》一许。到唐宋时代,蜀绣更加兴盛。清道光年间,成都已有不少绣坊,遂成为蜀绣的最大生产区和农村绣花的集散地。蜀绣的龙风软缎被面十分著称。工艺欣赏品的代表作是“笑蓉鲤鱼”、“公鸡、鸡冠花”。仅拿“笑蓉鲤鱼”为例,它集蜀绣针法之大全,仅一条鲤鱼身上便有针法30余种。绣品上,几余肥胞的鲤鱼大小参差,游戈自如,充满立体感。

上一篇:对丝

下一篇:抽纱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