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的历史变迁

2013-7-18 10:13:2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绣花制版


今天的汉绣是指以湖北武汉、洪湖、荆州地区为中心手工生产的刺绣品的总称。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它以楚文化为生存环境孕育而生,发展延续至今。 “对刺绣历史的考察,离不开对丝织起源的考察。”②对汉绣历史与变迁的考察自然就离不开对古代楚人的纺织考察。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懂得利用天然蛋白纤维,其中最突出的是对蚕丝的利用。蚕丝纤维细软光滑,其特性使其成为了很好的纺织原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我国远古时代的丝绸文明和蚕神崇拜。“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关于丝织起源的内容,有‘伏羲化蚕’说,有‘西陵氏之女嫘祖始教民育蚕’说等。传说中的嫘祖是西陵氏之女,她在西陵时已会养蚕,嫁给黄帝后教民育蚕。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江夏郡辖十四县,首曰西陵,位于洞庭江汉一带。以上说明,江汉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有可能是养蚕的起源地之一。”③养蚕缫丝的出现,为该地区刺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的条件使得古代汉绣的产生有了可能。
西周时期。“到周成王时候,楚之先祖熊绎被封于楚蛮,当时楚与周的关系可能还比较融洽,但到周夷王时,因周王室衰微,诸侯或不朝,楚也毫无疑问与周脱离了关系,在江汉一带发展起来。”①楚的发展,丰富了该地区的各种文明,古代楚人的纺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彭浩先生对于考古发现描述到:“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发现了一大批保存较好的绣品,华丽的纹样,大胆妁构思设计,绣工的精美,令人倾倒。”②袁朝对于楚墓出土刺绣给于了极高的评价:“1981 年元月,考古工作者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绝伦的丝织品,其‘品种之繁多,工艺之精湛,保存之完整,都是前所未见的,此墓的发掘,对丝织史和刺绣史来说,都有划时代的意义。’”③《考古学报》(1957 年第 2期)中则有关于古代楚国刺绣另一个侧面地记载:古时楚国的刺绣还远销西伯利亚地区。这给我们描述了一副最古老的刺绣产品的经济贸易场景。荆州地区楚墓出土的织绣品数量多,保存完整,展示了古代刺绣艺术的精美绝伦,曾在国内学界引起轰动。这显示了古代汉绣丰厚的历史文化。
清嘉庆年间,江夏和夏口地区,以汉绣、戏衣等生产聚集而初具刺绣行业规模。“咸丰年间,汉口织绣局集中省内各地民间绣工绣制官服、装饰品,1851 年辛亥年间,任选卿最早在武昌专营戏剧行头。” ④武昌青龙巷吴文源绣庄主人吴文琇,以能画善绣,掌握全套汉绣制作精湛技艺,在行业内享有名气,他被聘为汉口织绣局高级技师, 1860年武昌汉绣业因批零兼营各类绣品,承接定货业务量极大,在武昌塘角开辟发外加工的第一个刺绣加工基地。以上内容说明,近代汉口织绣局和汉口绣花街生产种类丰富,面向不同层次需求的绣品,适应了官员、士绅、商人、伶人、普通百姓等的需求,继续展示了汉绣的兴盛。1910 年汉口美粹学社、彩霞公司的绣字、绣画皆荣膺南洋赛会一等金牌奖;在 1915 年被选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再次获金奖。抗日战争时期,汉口绣花街毁于战乱,给汉绣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直到 1949 年以后,政府为了恢复生产并发扬民族工艺,成立了生产互助合作社,将汉绣艺人重新组织起来,同戏装生产一起开展。1959 年建国十周年之际,该厂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布置了汉绣作品《闹莲湘》和《三棒鼓舞》。在刚刚获得恢复不久,文革爆发,把汉绣资料全部烧毁,历史的发展又一次重创汉绣的命运。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