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是民族的母体艺术,它是源不是流。传统民间工艺品都遵守着“材美工巧”的艺术法则,既要满足人们功能_L的需求,又要保持所选材料的物理特性,在民间工艺品中,劳动者创造的质朴的工艺之美,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相融关系之中。传统文化伴随着社会发展了几千年它的延续性稳定性就证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虽然当今作为传统手艺的继承者已经屈指可数,但是假设我们把传统文化全部放进博物馆,就完全剥夺了传统技艺文化的生命,因为技艺只有与人结合才会激发出它生动的生命力。彩锦绣的形成积淀于民间传统针法“点彩”、“纳锦”的基础上,在传统手工艺现代命运不容乐观的当代,彩锦绣正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昭示着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诚然,传统手工艺经过了在近一百年沉浮辗转,受到了现代工业化的的强烈排挤。“工业化的进程是无法抗拒的,我们并不期望手艺文化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未来手艺的复兴,将是文化意义上的复兴,手艺将不再是我们物质生活所必需,但却一定是我们的精神生活所无可取代的一个部分。”
传统手工艺迈着踉跄的步履步入现代社会,其艺术门类的没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担忧。近一几年来,相关的呼吁和建议一直在各大刊物、报纸上大力宣扬要保护传统手工艺。诸葛恺教授在((适者生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蜕变与再生》中曾对传统手工艺有这样的阐述:“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传统手工艺从鼎盛期日渐下滑,到世纪末,已衰退到历史的低点。而同样在这一百年间,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律、文化内涵的整理和研究却日渐兴隆,到世纪末已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②可喜的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近年来学术界的学者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己成蔚然之风。2005年拯救传统手工艺研发中心定名成立,传统手工艺作坊纷纷进驻各省市,《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文化书系》的出版,拍摄传承工艺制作成纪录片等等相关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保护和拯救传统手工艺的热潮。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民间美术占有着相当大的分量,当代平面设计、工业和传媒设计等等领域也越发的对民间美术的重视程度呈上升趋势。诸多举动正在试图挽救即将成为历史的古老文化。传统手工艺正以其赢弱而坚强的身影追赶着时代的步伐,拉近彼此之间的差距。刺绣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触及到一个“传承”的问题。当今小农经济不敌工商业经济逐渐解体,依附于小农经济之上的传统民间艺术也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出于这种保护和责任每位有见识的民间艺术家都应该挺身而出及时抢救国家遗产资源,使得民间美术在新的时代中真正能够获得应有的地位和重视。保护老的传统和文化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切实做到能够付诸于实践,当前所有行业面临最需要解决的就是传承的问题。以南通彩锦绣为例,过去的计划经济中传承这个方面反而做得很好,大部分就是师傅带徒弟,这样一批一批的把技艺流传下来。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冲击,传承的线路中断了。彩锦绣自我宣传的力度不够,地方重视的程度也不够。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
需要进行自我内部和外部的两大调整,就内部来说首先要改变彩锦绣“后继无人”现状,重视培养造就新刺绣人材的问题,聘请老艺人带徒,开设培训班,热心辅导业余刺绣活动等途径,提高青年人的艺术素质,同时注意发现人才,逐步扩大南通地区专业刺绣队伍,外部主要是以扶持为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科研机构中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拨一些专项资金和人员去保护这门工艺,在相应的艺术高校中可以开设刺绣门类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扩大刺绣艺术的覆盖面,使彩锦绣的工艺“香火”得以继续下去。另外工艺美术协会可以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工艺美术展览,这种方式对于促进手工艺陈设品的交流和扩大普及面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对彩锦绣技艺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这套方案也适用于其他的传统手工业。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积累和筛选中流传下来的。没有继承,
前人的精神财富便不能保存,但是一成不变地继承对社会的推动也是无意义的,对待历代艺人师傅的言传身教,或是通过文字形式和实物记录下的刺绣艺术,须采取去伪存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